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随笔  > 文章
教育随笔
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声音

发布时间:2021/5/27 15:51:27 作者:石浩天 浏览量:1921次

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如果教育学期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学生,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了解学生。” 教龄不长的我每天都在运动场或讲台前不断上演着教育与教学的故事,许多都已随时间慢慢在记忆长河中被淡忘,可也有一些如同树根一般深深地留在了脑海中,虽不惊天动地、色彩斑斓,但也历久弥新、值得回味。

我崇尚“严师出高徒”的古训,从教伊始我便在教学与训练中以“铁面、严格”的形象对待学生,在课堂纪律及练习上都遵循着传统的“三从一重”的思想,在尊重每个孩子独立的人格和先天特点的前提下,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所以有些孩子对我的课给出了“每堂体育课都是一个挑战”的评价。我会选择让孩子们主动挑战困难,将更多的时间和尝试机会还给孩子,让他们在不断的挑战和挫折中锻炼自己的内心和身体。

小学低年段的孩子由于年龄的关系,心智还未健全,逻辑思考能力和排解自身情绪的能力相对较弱,但在这个身心飞速发展的阶段,对于自身的认识和定位也同样重要,自信是一个孩子今后发展的巨大助力,缺少自信心的孩子是无法健康成长的。认真关注每一个孩子,细致入微地观察他们,耐心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从而挖掘问题的关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针对班主任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观察,教师应该对问题引起重视,认真思考解决的途径。低年段学生年纪虽小,但少儿阶段的成长会给个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真正相信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的能力。作为教师,不能一味教育,要充分相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能力。在本案例中,我用共情的方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调动她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自信,解决问题。

由点到面引导,形成良性氛围。针对一个学生的事件,教师应由点到面地进行引导,抓住契机进行适时教育,并举一反三,对班级其他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教育孩子们互相关爱,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重视体育课的思政教育。体育课是通过恰当的体育运动帮助学生锻炼体魄,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体育运动是协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的良好方式,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锻炼,能够有效提高孩子的自我认知;但是同样,错误的引导方式和过于直接的“大道理 ”也会让孩子对教师产生距离,使教师缺乏亲切感,单纯直白的“指挥”、“命令”、“教育”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抵触和不信任,无法贯彻“在玩中学”的思想。

用平等的心和学生交流。低年段的孩子身体和心理发育都比较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较低。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情感逐渐稳定,已经开始有较强的自我尊重意识,希望获得他人的欣赏,尤其是朋辈孩子的尊重。作为教师,要做到真正地俯下身去倾听孩子的内心,经常关注他们的言行举止、神态动作,建立起师生间信任的桥梁。而师生间互相信任则是顺利推行教育的精神前提,在此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构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在快乐的学习生活中构建自身丰富的内心世界,让人生的嫩芽沐浴在爱的雨露中,盛放出旖旎的自信之花。

用服务的心去引导他们。教师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体育教师,即使不是班主任,也能在课上课下发现学生的各种问题。要怀着服务学生的心,为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在服务中育人,在服务中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学生会和我们心贴得更近。

用乐观的心去鼓励学生。在当下的素质教育体系下,体育学科的地位越来越重,对孩子的身体素质及各方面运动知识、运动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锻炼要从娃娃抓起 ”,从小培养孩子的锻炼习惯、健康意识和运动兴趣是建立终身体育观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当学生在体育动动中由于身体原因遇到问题,会焦虑,会沮丧。这时,我们更需要拿出乐观的心去鼓励他们,相信他们一定能靠自己的努力克服暂时的困难,达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的第一年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已然过去大半,在这短短的几百天时间里,学生带给我无限的欢乐,随之而来的也有对自身专业能力的反思。人生匆匆数十载,弹指一挥间,看着孩子们自身素质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提高,我也体验到了作为一名光荣的体育教师的魅力与成就感。在这段短暂的旅程中,除了灿烂的阳光,也不乏连绵的阴雨,要想提高孩子们整体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状态,让孩子们对老师多一份亲近、敬爱与信任,就必须对每个孩 子都付出平等的关注与耐心,躬下身来主动亲近每一个幼小的灵魂,倾听他们心中的声音,照亮他们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