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愿劳、会劳、善劳、勤劳”的学生
发布时间:2022/12/1 8:09:29 作者:邵宁汐 浏览量:727次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它与德智体美紧密联系,成为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一、结合课程,树立“愿劳"意识
我所执教的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父母包办、祖辈宠溺等原因导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会劳动,甚至有些学生不想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为此,我经常会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晨会、班会。在语文学科中,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千人糕》就是体会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文章,可以用作开展劳动教育的素材。同样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让我自己来整理”和“干点家务活”,这两课内容就是在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劳动。通过和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知晓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对劳动的认知。
二、榜样互学,点亮“会劳”技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树立榜样。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充分利用学生的“向师性”。我在学校开展大扫除活动时,总是先为自己分配一个任务,比如拖地、刷垃圾桶,完成后同样接受劳动委员的检查。行为比语言的力量更大,我发现孩子们往往在这种时候会不自觉地模仿老师,更加积极投入到劳动实践中。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本学期,我们班每周二午休时会请上一周的“劳动之星”教大家一种劳动技能,每个上台演示的小朋友都很兴奋,他们在这个环节分享了扫地、擦黑板、擦窗户、洗抹布、收餐盘、洗碗、叠衣服、整理书包等技能,台下的小朋友也听得很认真。通过交流、学习,孩子们逐渐掌握了更多的劳动技能。
三、奖励机制,发掘“善劳"潜力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鼓励和表扬,在劳动教育中,适度的肯定和正确的赞美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自信和动力。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我在每周一会发一张劳动自评卡,周五放学前要求学生上交。我会根据学生填写内容赋予他们相应分值,再结合实际情况,公选出“(每周)劳动之星”“(每月)劳动达人”“(学期)劳动能手”。通过发放奖状和一部分物质奖励,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肯定。受到奖励的学生会更加积极,并带动其他学生。当然,教师不能一味表扬,对于在这方面做得不到位的学生,也应适当地进行批评。及时端正他的态度,纠正他的行为,在班级中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争当劳动小能手。
四、多方合力,培养“勤劳"习惯
劳动教育光靠一方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参与其中。学校可以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场地、材料和器具。如校园内可以设置各班分管的劳动包干区,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给学生劳动实践提供了场地。学校也可以结合五一劳动主题月、植树节活动、端午节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聘请校外辅导教师或有特长的家长来校,指导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包粽子、做香囊等活动。
家庭教育也是展开劳动教育的重要环节,家长在家应教导与督促学生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积极配合班级举行的劳动打卡活动。
社会层面应通过和社区、政府相关部门对接,增加学生的劳动机会。让孩子参与到义务劳动中去。比如社区开展的“当一天垃圾分类小小督导员”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垃圾分类的知识,更可以在活动中体会到垃圾分类督导员工作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