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随笔  > 文章
教育随笔
《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2/12/8 10:48:23 作者:高桔 浏览量:584次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诗歌文字简练,立足生活,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远足而喜悦、激动,睡不着觉的情景。本课针对诗歌和一年级学生特点,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寓教于乐,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结合平时远足经历,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理,从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说话拓展练习,创造属于自己的诗歌,感受诗歌的特点和魅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文中配有两幅插图,既呈现了课文文字内容,又重现了学生生活中的情景。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个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并以此评价学生能否“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这个教学目标。

 

  成功之处:这是一首儿童诗,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即将远足的急切、期盼之情。重点引导学生读准轻声、语气词“唉”以及问句,语气词“吗”要读得轻而短,语调上扬。学生自由读、组内读、指名读等形式,使得学生朗读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极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想象着明天远足的美好情景,除了“多种颜色”的海和“洁白柔软”的云,一定还会想很多很多——她还在想什么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想象,仿照课文说一说。学生参与积极性高,符合课标要求。

 

  不足之处与改进措施:本课要求学生认识11个生字,大部分同学在预习后、在课上学习之后能准确朗读,但仍有部分学生“睡”字单独拿出来,却读不准,还需在平翘舌上下功夫,了解字的意思,唯有此学生才能是真正理解了此字。在教师教学中,设想的还不够,识字方法还应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组内交流探讨识记生字、想办法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还需下功夫。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针对学生差异性,分层布置作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多读字音,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了解生字的发展历程,课堂上,交流预习所得。识字能力较高的学生,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说句,课上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