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3/4/19 8:00:05 作者:林静 浏览量:177次
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单位“1”理解是认识分数的关键,为以后学习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及解决问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中我做到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
一、努力之处
1.重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所以课堂一开始,我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入手,先出示月饼图,观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再出示正方形图,观察: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3份呢?接着出示线段图提问: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这样的2份、3份呢?引导学生回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通过观察思考,我发现学生对于过去学习的分数知识掌握还是比较扎实的,这一环节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分数是在生活中产生的,所以我精心制作直观形象的课件,运用直观图式,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展现了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归纳: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样就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3.将观察、比较、思考的教学活动贯穿始终。
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一步一步地从具体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领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不断地思考、观察、比较活动,使学生理解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改进之处
课堂上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需要改进:
1.个别环节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不多,课堂上如果增加一个环节:让学生自主创造出分数,自己先谈谈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适时点拨,归纳总结,这样的环节更好,学生的学习分数的兴趣会被充分激发出来,同时知识也能活学活用。
2.在描述分数意义时,有些学生能领会,但是语言表达欠规范完整,在汇报时我有些操之过急,缺乏耐心地引导。 在追寻分数意义的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较丰富的学习材料,充分调动自己的经验,使学生处于一种向智慧挑战的状态,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分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做单位“ 1 ” 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课堂上,我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
数学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在本节课中,我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和思考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魏书生有这样一句话: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因此我负责给学生提供长方形纸片、苹果、糖等,让学生自己通过 “ 选一选,折一折,分一分 ” 等一系列的操作,自己得到分数,并说明每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这样一个开放的教学环节。在通过比较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认识和理解单位 “1” 。最后对大量具体的分数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概括,得出分数概念。这个环节实际上就是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感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