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研发  > 文章
课程研发
二年级下册情境化阅读课外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5/3/9 17:08:50 作者:姜萍 浏览量:30次



       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情境化阅读课外训练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情境化阅读课外训练能有效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以阅读《小猪唏哩呼噜》为例,我开展了一系列情境化阅读课外训练。首先,创建“小猪的快乐农场”情境,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农场里的小动物,在阅读过程中,模仿小猪唏哩呼噜的动作、声音。这种体验式学习,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故事角色,符合认知同化理论,帮助学生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在阅读到小猪帮鸭太太送鸭蛋的情节时,学生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有的扮演小猪,有的扮演鸭太太,还有的扮演路上遇到的各种角色。通过这种互动,学生们不仅理解了故事内容,还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交流,增强了社会交往技能。


      为了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我设置“故事冒险地图”。在阅读过程中,每完成一个章节,学生们就在地图上标记出小猪的冒险足迹,仿佛自己也跟着小猪一起经历各种奇妙的冒险。这一做法运用了动机激发理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学生们为了完成地图,积极阅读,相互讨论,对故事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阅读进度难以统一。由于学生的阅读基础和阅读速度存在差异,部分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快完成了阅读任务,而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则进度较慢。这导致在小组讨论和情境活动中,进度慢的学生参与度不高,逐渐失去信心。另一方面,家庭阅读环境难以把控。虽然鼓励家长配合,但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无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影响了情境化阅读课外训练的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分层阅读的策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阅读任务和目标。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拓展性的任务,如创作与故事相关的续篇;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指导和帮助,采用更简单有趣的情境引导方式,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定期举办线上家长阅读指导讲座,分享营造家庭阅读氛围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家长对孩子阅读的重视程度,形成家校教育合力。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让情境化阅读课外训练真正发挥作用,助力二年级学生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