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东吉湖小学2025年校内三月数学视导
发布时间:2025/4/1 15:49:38 作者:高琼 浏览量:15次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扎实地推进教学工作有序稳步开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按照工作计划,定于三月开展数学组教师教学视导。
二、基本要求
(一)被视导教师提前安排好课务,精心备课。听课结束主动接受点评(最好是一对一)并及时记录教后反思(上传校网)。
(二)听课老师对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耐心指导给出具体建议,同时检查五认真情况并及时记录教学视导反馈。
(三)视导汇总反馈:通过听课深入了解学科的教学现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整改和强化措施,同时发现优点及典型做法,并加以推广。
三月数学组视导安排(课堂+五认真) | |||||
时间 | 课次 | 班级 | 授课人 | 上课内容 | 指导老师 |
3.19周三 | 上午第一节 | 二(1)班 | 钱雯雯 | 《角的初步认识》 | 高琼 |
3.21周五 | 上午第一节 | 三(4)班 | 李超 | 《认识面积》 | 高琼 |
课堂视导
3.19日钱雯雯老师执教《角的初步认识》
钱雯雯老师善于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三角尺、剪刀、钟面指针、折扇等)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整堂课贯穿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摸一摸(实物上的角)、找一找(教室里的角)、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画一画(角)、做一做(用活动角感受角的大小变化)、比一比(角的大小)。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触觉、视觉、运动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动手实践中逐步感知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深刻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程度有关。这是本节课最突出的亮点,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21日李超老师执教《认识面积》
李超老师的《认识面积》一课是一堂概念清晰、活动扎实、层次分明、注重体验的优质课。教师准确把握了“面积”这一核心概念的教学起点,通过精心设计的操作活动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了从“线”到“面”的空间观念跨越,初步建立了面积的正确概念,理解了面积的含义,并掌握了比较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为后续学习面积单位和面积计算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老师从学生最熟悉的“物体表面”入手(如课本封面、课桌面、黑板面、墙面等),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的实际操作,亲身感受“面”的存在和大小,体会“面”是“物体表面的大小”。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引入方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效建立了面积的初步表象。清晰地区分了“周长”与“面积”的概念,避免了学生常见的混淆。通过“描边线”(感受周长)和“涂色”(感受面积)的对比活动,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是线,面积是面”的本质区别,这是本节课非常成功的关键点。
课堂视导总结
钱雯雯老师这节课充分展现了其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对低年级儿童学习心理的深刻理解,是一堂高效、生动、富有启发性的优质课。
李超老师这节课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对概念教学的深刻理解,课堂组织有序,学生参与积极,思维活跃,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是一堂值得肯定的优秀课例。
五认真视导
作业基本能做到按时收、按时批、按时发,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连贯性。批改细致,对错标识清晰(如:√、×、?、圈画等)。大部分作业能看到教师详细的批改痕迹。
两位老师作业批改工作总体认真负责,基本环节落实到位,体现了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建议在评语的针对性、启发性以及复批环节的落实上进一步优化,以更好地发挥作业的诊断、激励和育人功能。
钱老师和李老师老师教案抄写规范、完整、及时,体现了认真的教学态度。建议在教学目标设定、重难点突破策略设计、教学过程活动设计的深度与创新性、以及教学反思的深度方面进一步加强,使教案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实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