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随笔  > 文章
教育随笔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5/6/23 15:38:09 作者:卞丽娟 浏览量:22次

1.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乐学。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真实情境创设可从社会生活、科学和学生已有数学经验等方面入手,围绕教学任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加工特点的素材。”本节课的教学,教师以教室座位图情境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描述小的位置,经历了自主描述、统一标准、主动创造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过程,使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变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现实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又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巧妙地把座位游戏、数学文化等元素融人教学,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会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与价值。

2.亲历知识过程,促学生真学。

概念教学的目的不仅限于简单的概念记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家探究概念的历程,发展数学思维。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在解决真问题的过程中紧抓两条主线:一是图例的抽象,引导学生经历了“实物图一点子图”的演变过程;二是确定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经历了用多个方向表示、用列和行表示、用数对表示小位置的过程。两条主线层层递进,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创造、交流的过程中,完整经历了数对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真正理解了概念。

3.渗透数学思想,助学生深学。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准确地把握数学本质,凸显数学思想的渗透。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经历了“实物图一点子图”的演变过程,体会了抽象思想;经历了描述小位置由繁到简引出数对的过程,感受了化繁为简思想;在从数对到点、从点到数对的相互对应中,体验了数对与点之间的一—对应关系;在“由数想形”“由形想数”的过程中,感悟了数形结合思想。学生在思维灵动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感悟了数学思想方法,进而提升了数学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