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小古文教学 传承经典文化
发布时间:2025/10/28 14:13:27 作者:朱尧 浏览量:18次
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探索小古文教学有效路径,10月28日,我校语文教研组以《精卫填海》为载体,开展了一堂生动高效的教研活动。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伊始,教师以视频诵读开篇,配上《山海经》中精卫的图文资料,瞬间将学生带入古老的神话情境。通过提问“精卫长什么样子”,引导学生从文言文中提取关键语句,结合图片直观感知精卫“文首、白喙、赤足”的外形特征。随后教师简要介绍《山海经》的典籍价值,自然引出课题,并围绕“精卫为何填海”“如何填海”“是否成功”等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紧扣单元“把握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学习要素。

二、精研细读,夯实文言基础
在初读环节,教师聚焦多音字“少”、古今异义字“少女”、生僻字“溺”“堙”等重点字词,通过注释解读、字形分析、生活联想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读音与含义。针对“衔”字的教学,教师结合字源演变与书写指导,让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同时,学会规范书写左中右结构的汉字。朗读训练中,教师通过范读标停顿、自由读找节奏、竖版读仿古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出小古文的韵律美,做到声断气连。

三、深度学习,感悟文化内涵
精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借助注释、插图、组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疏通文义,自主讲述故事。通过对比女娃游海时的愉悦与溺亡后的不屈,结合“常衔”一词展开想象,学生在恶劣天气、他人嘲笑等情境化朗读中,深刻体会精卫坚韧执着、永不言弃的精神品质。课堂上,教师注重学法迁移与思维拓展,让学生在猜测故事结果、补充人物心理的过程中,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四、教研相长,共促专业提升
课后,语文教研组围绕本节课展开集中研讨。老师们一致认为,本节课教学设计层层递进,既重视文言知识的夯实,又注重文化精神的传承,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大家围绕“小古文教学如何平衡工具性与人文性”“低年级文言启蒙的有效策略”等问题各抒己见,交流教学心得与改进建议,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此次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有效提升了我校小古文教学的整体水平。未来,我校将持续深耕经典文本教学,探索更多兼具趣味性与实效性的教学方法,让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生根发芽,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两组活动记录:

课堂教学评价表: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