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随笔  > 文章
教育随笔
小小“说话接力本”中的大智慧——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其二)

发布时间:2024/12/5 11:05:08 作者:邵宁汐 浏览量:103次

作为一名班主任,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扰,当自己在班级的时候,教室里静悄悄,孩子们都可以专注沉浸在自己的学习任务当中,一旦离开班级,或是在诸如体育、美术、音乐之类学生自认为可以“放飞自我”的课堂上,没有了班主任的“威慑”,学生就开始纪律涣散,随心所欲……

许多老师常常将以上问题,大而化之的概括为自己班级的“生源问题”,整天怨声载道、愁眉苦脸,暂且不说是否真的存在所谓的“生源问题”,我认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和学校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你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将你手上的这支队伍打造,在原有的基础上,将他们塑造成一支精兵强将的队伍,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和全面的协调发展。反之,如果班主任不作为,运用的管理方法不得当,一个原本基础较好的班级,也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变成别人口中的“差乱班”。

在书中,魏书生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监督办法,即设立说话接力本。这个本先由一位同学承包,打上格,分成姓名、说话时间、交接人姓名、惩罚方式四个栏目。上自习课的时候,承包人拿着这个接力本,边学习边听着有没有说话的声音。有人说话,他便过去把说话接力本交给说话的人,说话的人登记完毕,接力本暂时属于他了,他便开始观察,寻找自己的下一个接班人。如果该同学在放学前找到了接力本的接班人,写500字说明书就可以了,如果到放学还找不到接班人,那就需要写1000字的说明书这一方法的核心在于,通过让学生相互监督,实现自我管理,从而达到维护自习课纪律的目的。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性,还通过实际的惩罚如写检讨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自习课保持安静的重要性。

魏书生老师以其独到的教育智慧,将原本可能枯燥无味的自习课管理,转化为一场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接力游戏”,这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更是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一次深刻实践。

“说话接力本”的设立,其精髓在于“自主”与“责任”。它巧妙地利用了孩子们天生的好奇心和竞争心理,将原本需要外力强制执行的纪律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我约束。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成为了班级纪律的维护者,他们的每一次接力,都是对自我责任感的强化,也是对集体荣誉感的守护。这种“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的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归属感,使得自习课纪律的维护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全班学生的共同责任。

此外,这一方法还体现了魏书生老师对教育创新的深刻理解。教育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刻板模式,而应是因时而变、因人而异的艺术。通过“说话接力本”,他不仅解决了自习课纪律的问题,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律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无疑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有力挑战和超越。

我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孔子在千年前就曾提出,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和启发,而非简单的灌输和压制。我们应该像魏书生老师那样,用心去发现学生的潜能和需求,用智慧和创意去设计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能力、既有情感又有责任感的未来公民。

“说话接力本”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班级管理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它教会我们,教育应该是一种充满爱和智慧的艺术,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去创造、去实践。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将以此为鉴,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成为一名更加优秀、更加有温度的教育者。

勤于不断学习,勤于探索新知是我们当代教师能够持续引领学生的源动力。新的时代,新的教育对象知识不再是教师的资本,高尚人格魅力,良好的情绪管理,共情能力,创新思维才是教师能够引领学生不断成长的资本。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