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勇敢的孩子》听课反思
发布时间:2024/12/6 11:35:01 作者:王蓉 浏览量:63次
2024年12月4日上午,奔赴区一次特别的心理教研,来自江宁开发区学校的唐慧婕老师和来自岔路学校的孙心怡老师从同课异构的角度展示了四年级第13课《做个勇敢的孩子》这节心理课。
唐老师从快乐的热身游戏“飞飞跳跳”导入,激发了学生从“不敢到敢”的思考过程,而后回归课本教材暖心坊部分,精细体验小丽的经历,通过冥想回忆聚焦到自己最不勇敢的那个时刻。之后的三个活动,立足于“直面于自己的不勇敢也是勇敢”,其中很有亮点的是绘本故事《你真勇敢》中的麻雀,也是本节课的核心,从这个角度来体现课题。
孙老师则是立足于孩子本身具备的勇敢资源,激发潜力,同样也使用冥想技回想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件勇敢的事情,通过事例辨别“勇敢”。整体心理技术含量较高,孙老师提的问题也比较多,不少探究思考的问题都是具象化的体现。
最精彩的是辩课阶段,两组老师在理念陈述阶段描述了本节课的立足点和核心,都有外化“勇敢”的体现。自由辩论阶段,你来我往地表达了自己对这个课题的思考和理解。一组先认同再深化,另一组则是强调学生本身具有的勇敢资源并强化,无论从哪个思路来看都是对“勇敢”一词的探索,于我这个听课老师而言,我是更欣赏“允许自己暂时的不勇敢”这个角度,不过放到课堂上来讲的话,孙老师的课堂逻辑更加严密,也比较适合学生去探索自己。那从未成年人的角度来说,不仅是做个勇敢的孩子,也是对个人品质的积极培养;从大群体来看,我们也是对内心小孩的品质挖掘与提升,更是对“勇敢”一词的完善。
从两组老师来准备这节精彩的同课异构课堂,其实非常符合我们最开始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里面学到的基础知识,我们的教师观影响学生观,同时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媒介也有学生观反馈给教师观,如果不能符合最基础的这三点,那势必也不太适合和学生交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