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随笔  > 文章
教育随笔
《竹节人》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4/10/17 14:43:35 作者:李书超 浏览量:77次

竹节人》教学反思

《竹节人》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童年时代的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因为和同桌上课时偷玩斗竹节人,竹节人被老师没收了,却意外地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喜爱竹节人的故事。这是一篇回忆类文章,语言生动又富有童趣,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童真、童趣的可贵。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阅读策咯单元。《竹节人》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咯,形成运用阅读策咯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提高阅读效率,完成阅读任务,这是提高阅读学生速度训练的例文,以此课文为例,对学生进行提高阅读速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形成快速阅读的能力。

我在本课教学中,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根据从文中学到的制作方法进行实际运用,自己制作竹节人,和同学一起玩,再将制作过程写下来,用阅读指导制作,由制作再到写作训练,将读与写结合起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很好的完成了有目的地阅读任务,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以读促演,以演巩固读;以读指导制作,在制作中领悟作者装饰竹节人、斗竹节人的乐趣;再将过程写下来,达到融汇贯通的效果。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揣摩语言获得文本信息,理解文本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训练思维能力。我觉得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做到这一点。

3在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时,阅读有关对老师的描写,采用复述的方法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想象老师玩竹节人的动作、语言、神态,最后进行《老师的故事》主题小练笔,学生兴趣高涨,写《童心未泯的老师》、《老师也玩竹节人》等作文,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

虽然学生们在学课文之前没有玩过竹节人,但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竹节人的痴迷和喜爱不亚于文中所描写的那样,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阅读策略,就不同的阅读目的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同时通过品读文本,去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