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4/12/2 14:45:23 作者:余力 浏览量:82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我觉得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一是主要内容的归纳;一是对周恩来的了解。
这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归纳主要内容,四单元利用神话故事梳理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五单元了解了多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式;六单元在批注的同时也在继续练习。但还是有三分之一的小朋友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候,我们就借助下面这个表格梳理了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小朋友抓住“时间、地点、主人公做了什么”这三个要素,来梳理课文写了几件事,主要讲了什么。
我们发现在梳理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对几件事的把握真不准确。有的觉得写了两件事,有的觉得写了三件事,有的觉得写了四件事。通过仔细梳理时间、地点,又进行了分析之后,大家才终于达成共识。看起来要归纳多件事情的主要内容,还真不容易。
主要的误解在哪里呢?觉得是两件事的小朋友认为:后两件事都和伯父有关,虽然第三件事伯父没有参与,但是周恩来是听了伯父的话之后,瞒着伯父去做的。如果没有伯父说中华不振,这件事就不会发生。觉得是四件事的小朋友认为:第三件事不是一件事是两件事。因为周恩来看到妇女被欺负,后来才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除了主要内容的归纳,我们还丰富了对周恩来总理的认识。从这篇课文中大家了解了小时候的周恩来是什么样儿的,我们补充讲解了周恩来总理的故事,比如美国记者采访时的睿智对答;联合国为他的去世降了半旗;十里长街送总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