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4/4/12 15:51:11 作者:葛雨欣 浏览量:299次
《太阳》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作为地球的光源和热源,太阳对于人类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课是对“太阳”这个宇宙星体的进一步探索。
课堂伊始,我巧用生活实例导入,询问学生不同时段影子长短变化,上学、放学影子长,中午影子短,勾起学生日常观察记忆,顺势引出太阳高度角概念,快速拉近距离,激发探究热情,让抽象知识有了生活抓手。
知识讲解环节,借助多媒体动画,动态呈现地球公转、自转,太阳光线不同时刻的照射情况。配合旁白解说,学生直观看到随着地球运动,太阳高度如何改变,化解空间想象难题,精准把握太阳高度角定义、变化规律,复杂内容变得通俗易懂。
小组合作探究中,给定不同季节、时间,让学生结合所学,讨论对应太阳高度角及影子特点。小组内分工明确,记录、发言、绘图各司其职,交流活跃,学生不仅巩固知识,合作与表达能力也得以锻炼,课堂充满活力。
实验环节设计欠妥,虽准备简易模型用于测量太阳高度角,但受课堂场地、天气限制,实验精准度低,学生实操时数据误差大,干扰结论得出,致使部分学生对测量方法、原理理解模糊。
教学深度把控失误,拓展延伸不足。聚焦基础概念与规律,未深挖太阳高度角在农业生产、建筑采光设计的应用,知识局限书本,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断层,学生难以感知学科实用价值。
课堂互动仍有短板,提问多指向基础记忆,高阶思维启发欠缺。部分思维活跃学生尝试拓展追问,我未能及时捕捉引导,打击其探索积极性,限制深度思考。
优化实验教学,开发室内模拟实验,利用光源、可调节支架模拟太阳与地面关系,摆脱天气场地束缚;课前组织学生自制测量工具,课中规范操作流程,提升实验准确性与趣味性。
此次教学反思是成长契机,让小学科学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科学、启迪智慧的优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