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研发  > 文章
课程研发
小学高年段关于立体图形教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5/3/11 16:48:24 作者:林静 浏览量:98次

相对于平面图形的学习,立体图形的学习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材并没有直接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概念,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物体的形状来认识几何图形,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从而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而小学立体图形的学习是高中立体图形学习的基础。所以优化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教学策略意义重大。

立体图形的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和构建数形结合的意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纵观小学数学阶段的立体图形教学主要有立体图形的认识和观察物体两方面内容。我们根据课程目标将小学阶段的立体图形学习内容行梳理与整合。

小学阶段的儿童一般处于感知到具体到抽象这样的认知发展过程。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学具的操作活动,深化孩子数学念形成的过程体验和感知。立体图形中的学具制作重在学生的实践和操作,使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学习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实践创新素养的形成。

小组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立体图形的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我们课堂和谐高效。为了突破立体图形在概念、表面积、体积教学上的难点,我们借助课前预习和微课,来解决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也能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交流探索上。

我们将传统课堂中的立体图形知识学习与活动操作放在课前,布置学生在课前根据预习进行知识点的理解和初步的操作探索。而课堂中则着重交流与探,归纳与总结。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又能将课堂的黄金时间用来探究交流,真正理解立体图形的本质,内化知识体系。每堂课设计当堂检测,当堂评价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教师掌握学习情况。通过深入研究立体图形检测单的设计,结合平时教学,在检测单中突出教学重、难点以及易错点,使检测单评价更有效、更科学。 这样在基于学情的基础上,依此制定更为详细的教学计划,形成一个制定目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再次制定目标的良性循环体系,真正意义上实现评价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