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研发  > 文章
课程研发
弘扬传统,以文化人

发布时间:2025/3/10 18:17:57 作者:王玉秀 浏览量:52次



 一、课程背景

该课程旨在通过结合传统文化知识与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二、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诗词、节日习俗等。

2. 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 实践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


 三、实践过程


1.课程内容设计

   模块一:经典诗词诵读

      选取《静夜思》《春晓》等经典古诗,结合节日(如中秋节、春节)进行主题教学。

     学生通过诵读、背诵、仿写等方式,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模块二:传统故事阅读

     选取《孔融让梨》《愚公移山》等传统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模块三:节日习俗体验

     结合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包粽子、写春联等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节日习俗的文化内涵。

   模块四:生活写作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建筑、民间艺术),并撰写观察日记或小作文。


 2. 教学实施

   第一课:古诗《静夜思》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月夜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

     学生分组朗读,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

     课后作业:画一幅与《静夜思》相关的图画,并写一段文字说明。

   第二课:传统故事《孔融让梨》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学生讨论“谦让”的意义。

     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谦让。

     课后作业:讲述自己的一次谦让经历。

   第三课:端午节习俗体验

     教师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学生观看包粽子的视频。

     在家长的协助下,学生在家尝试包粽子,并拍照记录过程。

     课堂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粽子作品,并讲述制作过程。

   第四课:生活写作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附近的传统建筑(如古桥、老房子)。

     学生观察建筑的细节,记录自己的感受。

      课后作业:写一篇观察日记,描述建筑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