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诵典,向美而生
发布时间:2025/3/11 10:41:15 作者:杨雪梅 浏览量:74次
读经诵典,向美而生
中华经典承载着古哲圣贤的智慧,记录着民族基因的密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在基础教育学段诵读中华经典,可以让学生获得了解经典、热爱经典的机会;可以让学生获得理解经典、审美经典的平台;可以让学生获得讲解经典,书写经典的能力,使传统文化真正发挥出培根铸基、滋养民族的作用。教材改版后,传统经典诗文的比例大幅度增加,以经典启智增能、凝精聚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命从理论层面转向了实践层面。但若将中华经典比作灿灿星河,教材中的篇章只能被称为星辰寥寥,不足以堪当文化教育的重任。因此,结合校情、班情、学情,研发中华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就成为一件迫切且必须的教育工作。
我校以致力于将“向美而生”作为校本经典诵读课程,其中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源自于中华经典诗文的自身之美。经典诗文字字重韵,句句描境,既可言物表情,亦可托志抒怀,是汉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的集大成者,是“智育+美育”最好的载体。第二层含义源自于人之初,真善美的自性之道。个体在生物上的差异虽有遗传基因决定,但是诸子百家讲的“真相”、经史子集述的“善美”,历经千年,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通过经典诗文的诵读唤醒文化基因,对于引导小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层含义是对向美之心、逐美之行的自主之举。在小学生用多感官读经诵典的过程中,会愈发感受到经典中蕴含的美感。当这些美感与真实的生活贯通后,学生目之所及均可用诗描绘、耳之所闻均为谆谆教诲,日常生活蕴含巨大美感,让学生心向往之,寤寐求之,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爱美、向美、逐美、践美,这才是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者和弘扬者最可依托的基础。总而言之,编制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是对文化自信的具象;是对文化自觉的践行;是对文化自制的检验;是对文化自扬的坚持。
“人之初,性本善……”每日的晨读、每周的阅读课,学校的教室中总会传来书声朗朗、韵律悠悠。从低年级的抑扬顿挫到高年级的声情并茂;从短小精巧的《三字经》到成篇累牍的《孟子》;从语言文字的诵读到多学科综合的悦读,尽显“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美意。这正是我们校本课程“向美而生”日积月累的浸润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