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5/3/11 17:22:33 作者:杜爽馨 浏览量:86次
《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反思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对他们来说,还是“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只有把“抽象知识”转化成“具体情境”,才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在教学内容选取时,抓住能统领全文且利于情景化教学的知识点,至关重要。《小公鸡和小鸭子》所在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伙伴”,利于联结学生的生活,我主要采用“情景法”执教本课。
一、草地上的伙伴
共学环节,我先布置阅读任务:小公鸡和小鸭子都去哪里玩了?画出相应的词语。学生们很快梳理出草地——小河边——水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说说小公鸡和小鸭子分别在做什么?它们会互说什么呢?”我引导学生聚焦“草地上的小伙伴”。同学们信息提取得很快,并能借助插图想象画面,联系前文“找到了许多虫子”,形象地解释出“吃得很欢”的意思。最精彩的想象它们互说的内容,投入角色,还原画面。我适时小结:在你着急的时候给你帮助,这就是伙伴。
二、小河边的伙伴
鼓励学生找出小鸭子和小公鸡的对话后,我教给学生角色朗读小锦囊,并和诗欣进行朗读师范,引导学生想象小公鸡、小鸭子的心情和动作,进行角色体验。王嘉慧最先读出了小鸭子的热情和担心,也读出了小公鸡的迫切心情。其他同学顿时被调动起兴趣,同学愉快地合作练读。气氛起来了,我便加上提示语引读。学生们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出“偷偷地”传递出的淘气,“飞快地”所表达的急切,也能在文末化身为小鸭子,想象补充对话,孩子们淳朴善良的语言让整个教室充满温馨。
三、生活中的伙伴
拓展运用时,我引导学生从文中情境走出来,走进生活回忆中:“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也想起了自己的伙伴。你们之间有什么快乐的故事?请分享一下吧!”孩子们陷入了沉思,2分钟左右,班级便充满了温情。他们的分享中,有互助的温暖,共玩的快乐,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可见,知识与孩子的情感产生联结,就会变得积极,具有活力。学生不断地用自己的语言来还原情境,达成从阅读的输入到讲述的输出,不仅学习了知识,更锻炼了言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