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随笔  > 文章
教育随笔
《游子吟》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5/3/14 14:31:25 作者:戴星雨 浏览量:32次

通过本次《游子吟》音乐与古诗词融合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教学效果

 

1. 激发学习兴趣

从课堂反应来看,学生对这种融合教学方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亲情视频和介绍古诗背景,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无论是古诗词的朗诵、歌曲的演唱,还是小组讨论和表演,学生都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提高学习效果

音乐与古诗词的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了《游子吟》。通过聆听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学生对诗歌的韵律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在背诵诗歌时更加轻松。同时,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内涵,从而能够更有感情地演唱。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学生对《游子吟》的诗意理解和背诵情况都较为理想,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

 

3. 培养综合素养

本次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会了与他人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在为歌曲设计表演形式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得到了发挥。通过对音乐与古诗词融合的探究,学生不仅提高了音乐感知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还培养了跨学科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二)存在问题

 

1. 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环节学生讨论和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导致时间超出预期,如小组讨论自己与母亲的故事以及小组为歌曲设计表演形式这两个环节。这使得拓展与延伸环节时间较为紧张,未能充分展开,对学生课后自主探索音乐与古诗词融合的引导不够深入。

 

2. 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和语文素养都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尽量关注到全体学生,但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在歌曲教唱和古诗词理解方面的指导还不够细致。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演唱时仍存在节奏把握不准、音准偏差等问题,在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上也稍显吃力。

 

3. 融合深度有待加强

虽然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与古诗词的融合点,但在融合的深度上还存在不足。对于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古诗词的情感表达,以及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如何更深入地渗透到音乐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两者的融合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未能真正体会到音乐与古诗词融合所带来的深层次的艺术魅力。

 

(三)改进措施

 

1. 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充分考虑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并预留一定的弹性时间。对于学生讨论和活动环节,提前制定好规则和时间限制,引导学生高效地完成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灵活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各个教学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落实,同时保证拓展与延伸环节有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在教学前对学生的音乐基础和语文素养进行全面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在歌曲教唱时,可以降低难度,采用更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如先教唱简单的乐句,多进行示范和练习;在古诗词理解方面,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助资料,如图片、故事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意。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引导他们对音乐与古诗词的融合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创作。

 

3. 深入研究融合策略,提升融合教学质量

加强对音乐与古诗词融合教学策略的研究,深入挖掘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品味古诗词的韵律和情感,同时从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出发,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例如,在分析歌曲旋律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旋律的起伏与古诗词情感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引入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感受不同音乐风格对古诗词情感表达的影响。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提升音乐与古诗词融合教学的质量,让学生真正领略到这种融合艺术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