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5/3/14 16:42:39 作者:刘芬 浏览量:28次
《腊八粥》教学反思
《腊八粥》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节选,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文章通过主人公八儿的语言、行为及心理描写,体现了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的心情,其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文的线索。以下是针对《腊八粥》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抓住了八儿的心理变化这一线索来展开。通过让学生找出并朗读描写八儿语言的句子,引导他们体会八儿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讶”。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充分感受到了八儿的心理变化,也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同时,我也注重了八儿行为和表情的描写,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进一步理解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
此外,我还将课文与本地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引入了本地的民俗活动,如过太平桥等,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自己身边的民俗活动。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民俗文化的内涵。
二、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于开头讲腊八粥的做法及人们对其喜爱的处理,我处理得过于简略,没有透过文字表达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也没有从小孩子到大孩子、老孩子等不同年龄段人的具体描绘,导致学生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够深刻。其次,学生读的机会较少,如果课堂上能充分组织学生朗读、互动,效果会更好。最后,我在备课和文本剖析方面还有待加强,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
三、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措施:首先,在备课时要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对开头讲腊八粥的做法及人们对其喜爱的部分进行更详细的处理,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感受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其次,在课堂上要多组织学生朗读、互动,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最后,我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文本剖析能力。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明确了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