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随笔  > 文章
教育随笔
体育--篮球运球与团队协作练习 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5/3/18 7:40:11 作者:林志鹏 浏览量:36次

体育课教学反思

课题:篮球运球与团队协作练习  

授课班级:五年级(3)班  

授课时间:2025年3月10日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本节课围绕“篮球运球基础技术”和“小组传接球配合”展开,旨在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的控球能力、身体协调性及团队合作意识。从课堂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运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如五指分开、重心压低),但在快速移动中运球的稳定性仍显不足。团队传接球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但部分小组因分工不明确导致配合失误,需在后续教学中强化角色分工训练。

二、教学亮点与成功经验

1. 游戏化教学激发兴趣

   通过“运球接力赛”和“传球闯关”等游戏环节,将技术练习融入趣味活动中,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课堂氛围活跃。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缓解了传统技能训练的枯燥感。  

2. 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设置了不同难度的练习任务(如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障碍运球),并分组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3. 即时反馈与鼓励

   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并及时纠正(如提醒学生“抬头观察队友位置”),结合口头表扬(如“这个变向动作很流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1. 课堂时间分配需优化

   技能讲解环节耗时较长,导致小组实战演练时间不足。后续可精简理论讲解,采用“示范—模仿—练习”的快速导入模式,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自主练习。  

2. 对特殊学生关注不足 

   两名体能较弱的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存在畏难情绪,未能充分参与。今后需提前设计适应性任务(如减少跑动距离、增加辅助练习),并安排“小教练”帮扶,增强其融入感。  

3. 安全细节需强化  

   个别学生在抢球时因肢体碰撞险些摔倒。下次课需重点强调安全规则(如保持安全距离、禁止危险动作),并在热身环节加入关节保护性练习。

四、教学感悟与总结

体育课不仅是技能传授的课堂,更是培养学生运动习惯、团队精神和抗挫能力的重要阵地。本节课让我深刻意识到: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通过多元化的活动设计,能让学生从“被动练习”转向“主动探索”;  

细节决定课堂质量:从动作纠正到安全提示,教师的细致观察和即时指导至关重要;  

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才能实现“全员参与、共同进步”。  

改进计划: 

1. 录制运球技术微视频,供学生课后巩固;  

2. 设计“团队积分制”考核,将个人进步与小组荣誉结合;  

3. 开展“运动安全知识”主题班会,强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