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随笔  > 文章
教育随笔
《欢悦同心,筑梦同行》五年级心理团辅听课反思

发布时间:2025/5/16 14:11:16 作者:王蓉 浏览量:73次

2025年5月16日上午,在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由许伊诺和陈亚楠两位老师带领的五年级心理团辅《欢悦同心,筑梦同行》在录播室进行。

本次团辅由许老师主导,陈老师作为辅助,在明确本节课活动安排以及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口号回应,以“桃花朵朵开”为第一个团辅活动。作为心理课的常用活动,简单易理解,也非常具有互动性。“人体传送带”为第二个活动,给予练习的时间,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个人体验与团体体验共存的环节。最后一个充分展现“具象化”的活动——“线连你我他”,每组分到的毛线团织成一张网,有动有静。

总体来说,依然具有许老师的个人心理味,连接得也很顺畅,活动与活动之间很丝滑,同时也具备一些思考点。以下我就本节团辅课简述我的思考:

1、辅助者的角色。在团辅中,共有两位老师,看完整个活动后,也只感受到许老师一个人的主导,而陈老师一直默默辅助,去掉“老师”这个角色,似乎这样的内容也可以交给学生来完成,所以,陈老师即使作为辅助的角色,也可以参与至少一个环节的主导。

2、课堂生成之“把和我关系不好的送出去”。这句话出现在第一个环节的分享部分,其实从学生角度来看这句话,一点也没错,甚至可以说他很注重这个团辅活动体验并说出来自己的真心话,这很难得;不过从老师这个教育者的角色来看,这句话有那么一丢丢得不对味——他没有考虑到班集体这个团体,许老师也是这么去引导的。也就是当我们从不同视角出发时,他们都是可以的,那对于这个矛盾点,是可以在探究深层次的内容——如友谊、同伴相处等等。那对于课堂生成的内容,抓住“契机”很重要,以及引导的方向和深度。

3、团体的个体思维差异。其实“人体传送带”很有意思,前面我有提到是一个充分结合个体体验和团体体验的过程,其他老师在分享这块内容的时候也说到如果其他完成的小组帮助没有完成的,那将是一个团体概念的升华。我和另一位开发区王老师观察到,他们在卷起A4纸固定的时候有点小困难,在固定排头排尾的前提下中间顺位是否可发生变化,这是存疑的。五年级的思维方式还没达到对A4纸游刃有余的地步,也就是思维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