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刘语昕习作——论中国革命烈士百折不挠的精神品格
发布时间:2025/5/19 10:42:35 作者:朱尧 浏览量:10次
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承载了太多沧桑与荣光。站在二十一世纪的历史坐标上回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充满血泪的近代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在苦难中觉醒、在抗争中奋起的壮丽史诗。从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国门,到1949年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这一百多年的近代史,是中国人民"打不倒,不怕死"的历史,是"最危险的时候"迸发出最强大精神力量的历史。中国近代的深重灾难,恰恰成为了激发民族觉醒、坚定守家卫国信仰的特殊动力。
在这黑暗又苦难的历史环境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大量优秀的共产党员们。他们,是国家的脊梁。他们,用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品格,不惧个人生死,前赴后继地为党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携手创造了新中国。在太行山深处的悬崖峭壁间,生长着一种名为"崖柏"的常青树。它们扎根于贫瘠的岩缝,枝干扭曲却坚韧不拔,历经风霜雨雪而愈发挺拔。中国革命烈士的精神品格,恰如这巍巍太行山上的崖柏——在民族危亡的绝境中顽强生长,用不屈的脊梁,百折不挠的风貌撑起了中华民族的天空。
百折不挠,这四个字不仅是对革命烈士精神的高度概括,更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毅然决然,到左权将军血洒十字岭的壮烈殉国;从赵一曼面对酷刑的坚贞不屈,到狼牙山五壮士宁跳悬崖不投降的浩然正气——中国革命烈士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民族气节。
百折不挠的精神源于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守护。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位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被俘时,国民党士兵惊讶于这位"大官"身上只有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在狱中,面对威逼利诱,他写下了"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的铿锵誓言。同样,东北抗日联军女英雄赵一曼被捕后,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酷刑:钉竹签、烙铁烫、灌辣椒水…却始终未泄露半点组织机密。她在给幼子的遗书中写道:"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这些革命烈士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不是一时的热血冲动,而是经过理性思考后的终身承诺。中国革命烈士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最坚固的基石。
百折不挠的精神体现在面对困境时的创造性突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武器装备极端落后的情况下,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独特战法。左权将军在反"扫荡"作战中发明的"麻雀战术",将部队化整为零,忽聚忽散,让装备精良的日军束手无策。冀中平原上的冉庄地道长达16公里,户户相连、村村相通,成为"地下长城"。杨靖宇总司令面临缺乏棉衣、断粮,无固定住所的困境,仍然制定了“保存实力、化整为零、分散游击”的战略计划,提出了“三大绝招、四快、四不打”的战略思想。这些战法创新背后,是革命者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智慧闪光。白求恩大夫在晋察冀边区创建野战医院时,用门板当手术台,用竹篾编成夹板,甚至自制"马背上的手术室"。他在日记中写道:"在中国最艰苦的地方,我看到了人类最崇高的精神。"这种在困境中迸发的创造力,中国革命烈士在民族危亡关头的创造性实践,正是中华文明这种应变能力的集中展现。
革命先烈们的光荣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革命先烈们的不怕牺牲,勇敢战斗的精神,正一代又一代继续传承。是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如今的和平与自由。每次听到你们的故事,我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锻炼身体,继承你们的遗志,让祖国更加强大!请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长大后也要像你们一样,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