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习作  > 文章
学生习作
三(2)刘梓童习作——文脉铸魂承脊梁 青衿承志续华章

发布时间:2025/4/18 10:45:00 作者:朱尧 浏览量:5次

翻开《中国精神在我心》与《不屈的脊梁》两本书,我犹如推开了一扇通往历史与未来的大门,书中交织的英雄史诗与顽强精神,让我深刻领悟到中国精神跨越时空的磅礴伟力。从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到探索未知的科研征途,中国精神始终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奔涌不息。

在《不屈的脊梁》这本书中描绘的烽火年代里,无数英雄用生命铸就了不朽的抗战精神。狼牙山五壮士在弹尽粮绝时,宁肯纵身跃下万丈悬崖,也不愿向侵略者屈服。他们用最后的呐喊与无畏的一跃,捍卫了民族的尊严,诠释了对祖国最深沉的热爱。刘胡兰面对敌人冰冷的铡刀,年仅十五岁的她昂首挺胸、视死如归,“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的赞语,是对她钢铁意志与崇高气节的永恒礼赞。而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为了不暴露部队行动,即便烈火烧身,依然以惊人的毅力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他用血肉之躯践行了革命战士的钢铁纪律与无私奉献。这些英雄们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挺身而出,用鲜血染红了旗帜,他们的精神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最黑暗的岁月。

抗战精神是中国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激昂绽放,而《中国精神在我心》则展现了这一精神在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升华。钱学森放弃美国优渥的生活与科研条件,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归国。他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带领科研团队白手起家,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用毕生心血证明,个人的价值只有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中才能实现。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承载着全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在充满未知与风险的航天领域,他与无数科研工作者携手并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从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到他安全返回地面,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彰显着中国人勇于探索、敢于突破的科研精神。他们用智慧与勇气,让中国精神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熠熠生辉。

中国精神与抗战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精神宝藏。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如何传承这种精神血脉呢?《中国精神在我心》丛书也给出了答案:不是机械地重复历史场景,而是把握精神实质。在和平年代,爱国不一定需要血洒疆场,但需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奉献不必然意味着牺牲生命,但必然包含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创新。当年轻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通宵达旦,当大学生村官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当边防战士在高原雪山站岗执勤,中国精神就在这些日常的坚持中得到了延续。

合上书卷,文字中的英雄群像仍在眼前鲜活。中国精神如同一根红线,串联起民族的过往、当下与未来。这座由英雄与凡人共同构筑的精神丰碑,既铭记着我们的来路,更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它永远是我们汲取力量的精神源泉,是照亮征途的不灭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