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则,身影成镜
发布时间:2025/6/18 10:55:48 作者:朱倩 浏览量:29次
以身作则,身影成镜
三(3)班 宋羿
翻开《中国精神在我心中》,书页间一个个抗日救国、不怕牺牲、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生动故事带给我内心一次次感动与震撼。作为母亲,掩卷之后,一种深沉的责任感在心头悄然盘踞——这伟大的“中国精神”,最需要我们躬行于家庭生活的寸寸光阴之中,如无声的脊梁,支撑起孩子成长的天空。
中国精神,是历史长河沉淀的厚重宝藏,是民族血脉中汩汩流淌的浩然之气。从古贤“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襟,到志士仁人“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再到“愚公移山”那般坚韧不拔的毅力,皆如明灯高悬。然而这精神不是供在神龛里的牌位,亦非束之高阁的标本,其生命力恰恰在于代代传承中真实而具体的践行。它呼唤我们这些立于家庭“小舞台”上的父母,要成为孩子眼中最真切、最可信的榜样——孩子清澈的眼眸,是世间最忠实的摄影机,日日摄录着我们的一言一行;而我们宽厚的脊背,正是他们精神初长时倚靠的“脊梁”。
书页虽薄,但字字句句如镜鉴照彻我心:身为父母,我们的言行举止岂止是个人修养?那是孩子精神世界最初的地貌。口中教其“言必信,行必果”,自己却轻诺寡信,孩子心中的诚信基石如何不摇摇欲坠?要求孩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自己却待人严苛、缺乏体谅,孩子又怎能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以“忙”为借口忽视对长辈的关怀,却要求孩子孝敬,这岂不是在无形中凿空了孝道的根基?孩子幼小的灵魂是一块纯白画布,我们看似不经意的每一笔涂抹,终将绘成他们人生底稿的底色。
从今而后,我愿将书本中的精神活成日常。当孩子目睹我伏案工作时的专注,那“敬业”二字便不再空洞;当孩子看见我面对困难时不抱怨、不放弃,那份“坚韧”便有了温度。餐桌之上,对长辈恭敬的一句问候、体贴的一个动作,胜过万语千言;社会之中,遵守规则、乐于助人的点滴小事,便是“公德”最朴素的注脚。我更要时时拂拭自己的心灵,如古人所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正己为无声号令,胜过万次高声呵斥。
中国精神的火焰,唯有在躬行者的手中才能照亮后来者的道路。孩子眼中映照的不仅是我们个人,更是透过我们身影所见的那个民族精神轮廓的初稿。脊梁无声,却支撑起生命的高度;身影成镜,映照出灵魂的澄澈。
当父辈挺直脊梁以身作则,孩子便得以在那坚实脊背之上,望见中国精神的广阔天际——那脊背本身,就是孩子眼中最初与最终的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