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5/9/29 14:06:01 作者:瞿倩倩 浏览量:19次
1.亮点:情感共鸣的有效搭建以“英雄抉择”为核心,我通过对比“生的希望(主力转移路线)”与“死的担当(引敌上山)”,结合影视片段与文本细节(如“砸枪”“跳崖”),让学生直观感受五壮士的“悲壮”,多数学生能在练笔中写出“不是不怕死,是更怕辜负使命”的感悟,突破了“英雄符号化”的认知误区。
2.不足:历史语境的铺垫缺位部分学生对“掩护主力、拖住敌人”的战略意义理解模糊,导致对五壮士“以少战多”的勇气缺乏深层认同。此外,我对“狼牙山地形如何助力游击作战”未做补充,学生难以理解“引敌上山”的合理性,削弱了英雄行为的智慧感。
3.改进方向:双线结合深化认知。课前增加5分钟“微历史”:用地图动态演示“晋察冀军区反扫荡”背景,明确五壮士的任务价值;课中设计“情景辩论”:假设“若你是班长马宝玉,会选择转移还是断后”,引导学生在角色代入中理解“英雄选择的必然性”;课后延伸“英雄精神当代说”:链接消防员、缉毒警等现实英雄,让“宁死不屈”的精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