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山川》听课反思
发布时间:2025/9/29 16:06:22 作者:杜文慧 浏览量:16次
《日月山川》听课反思
作为一名一年级语文教师,听了《日月山川》这堂课,既看到了可借鉴的教学亮点,也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产生了诸多关于“如何让识字课更贴合低段学生需求”的思考,现总结如下:
一、值得借鉴的课堂亮点
1. 字理教学直观,贴合识字规律:授课教师没有直接教“日、月、山、川”的读音,而是先播放甲骨文动画——让学生看到“日”像圆圆的太阳、“月”像弯弯的月牙,瞬间打通了“字形”与“字义”的联系。这种符合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识字难度,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趣味性,这正是我在日常识字教学中需要强化的方向。
2. 互动设计落地,兼顾“学”与“玩”:课堂上的“看图猜字”“生字卡片找朋友”游戏设计得很实用。比如让学生拿着“山”的卡片,去找画着山峰的图片配对,学生在动手、动口中反复认读,既避免了单纯认读的枯燥,又能及时巩固生字。这种“玩中学”的设计,解决了低段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问题,值得我在后续教学中参考。
3. 联系生活表达,落实语言运用:教师没有停留在“认会字”,而是设计了“说说你见过的日月山川”环节,引导学生说“我早上看到红红的日”“我去过高高的山”。简单的句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又让生字回归到生活语境中,真正实现了“识字为了运用”,这也提醒我:低段教学要多给学生“说”的机会,让语文贴近生活。
二、结合教学实际的改进思考
1. 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跟得上”:课堂上集体互动较多,但一年级学生认读能力差异明显,有些内向学生可能还没反应过来,答案就被其他同学说出了。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可在游戏后增加“悄悄说”环节——让学生对着同桌小声读生字,教师巡视倾听,及时发现认读困难的学生,再用“你再试试,老师相信你”鼓励他们单独认读,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扎实掌握。
2. 强化书写指导,夯实习惯基础:虽然本课重点是识字,但一年级是书写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授课教师在示范“日”字时,若能更慢一点,用彩色粉笔标出“两横不碰边”“竖要写直”的要点,再让学生伸出手指跟着“空写”,最后当堂写1-2个、教师逐个圈出优点(如“你的横写得很平”),就能让“识”与“写”结合更紧密,避免学生后续写“日”字时出现“两横顶天立地”的问题。
3. 延伸任务轻量化,降低课后负担:课后拓展若让学生画“日月山川”,可能会给家长带来额外负担。结合低段学生特点,可设计更简单的任务,比如“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月亮,明天来告诉老师月亮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任务不用动笔,却能让学生在生活中继续关注生字,既巩固了所学,又不会让学生觉得有压力。
这堂《日月山川》让我更加明确:一年级识字教学,既要用“有趣的形式”抓住学生,更要以“扎实的细节”照顾到每个孩子的需求。未来我会把这次听课学到的方法融入课堂,让我的学生也能在轻松中认好字、爱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