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与童话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5/5/20 16:58:57 作者:魏玲 浏览量:12次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难忘的童话故事,动人的儿歌节拍,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天,它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文学与美术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通过学习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童话绘本。儿歌是儿童自己的诗歌,它丰富多彩、富有童趣的内容,短小浅白、琅琅上口的艺术形式,特别适合童年阶段的孩子。而童话是通过奇特的幻想和有创意的夸张编写而成,它想象丰富,意境优美、故事生动、语言朴素,也深受世界儿童的热爱。它不仅教育孩子,引起他们的美丽想象,陶冶情操,也启迪人们深思。因此,为儿歌、童话配画能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对情与美的理解,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环境,唤醒学生的思维机制,制造出一个活跃中有竞争、笑声里有思考的愉快新奇的教学氛围。它能集画、说、写、玩于一体,开发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由单一性发展向综合性发展转轨。
中年级的学生对儿歌和童话故事并不陌生,对伴着他们成长的儿歌和童话故事更是有着特殊的情感。尤其是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出现于其中的“人物”,都是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营造浓烈的幻想氛围,构筑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学生喜欢童话更会想象童话中的世界,本课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只要方法运用得当,都能让孩子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发挥。
童话和儿歌是伴随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本课有选择地选取童话故事的创编来进行教学,特别适合童年阶段的孩子。让孩子通过学习了解文学与美术两种艺术形式的之间的联系。
好的童话创作不仅能教育孩子,引起他们的美丽想象,陶冶情操,也启迪人们深思。因此,本课侧重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实现对情与美的理解,创设一个新的教学环境。唤酲学生的思维机制,制造出一个活跃中有竞争、笑声里有思考的愉快、新奇的教学氛围。它能集画、说、写、玩于一体,开发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由单一性发展向综合性发展转轨。
最精彩之处是学生单一的个体作业,最后连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本完整的童话故事绘本,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的运用。孩子们也通过故事的创编,完成了一整套从文字到画面到形成整个故事的学习,为以后他们对童话的创编的打下了基础。这一课看似简单却能让孩子收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