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随笔  > 文章
教育随笔
点彩游戏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5/9/30 17:01:44 作者:魏玲 浏览量:19次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色彩空间混合效果,了解色彩空间混合的原理,并积极运用色点混合这种美术语言表达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表现创造欲望。书中展示了法国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点彩画的主要特征,提高研究点彩画的兴趣。在初步接触和了解点彩后,知道点彩的特点及简单技巧。教材中还列举了不同种类的色点的效果,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运用不同的色点来表现色调,丰富学生的表现力。

色彩的空间混合原理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我通过点彩游戏、名画欣赏、名作临摹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理解和感悟点彩画中不同点的形状、前后位置的差异、不同的色彩搭配,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当色彩混合后,产生的另一种色并不一定都能被孩子们所接受,故课堂上我有选择地给出一定的色彩范围,如用三原色两两相配,用同一种色系的深浅两种色相配等,使孩子们的画面在有限的课堂练习时间内收到较好的视觉效果,激发其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色彩是最能打动他们心灵的。可以说,色彩也是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美术语言之一。点彩是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又被称为“点彩法”,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的纯色点和块并列在一起形成色彩混合画面。有了《三原色和三间色》的学习,他们已经对水粉的特性有了一定的掌握,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进行点彩创作。但学生用点时容易使点大而散,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用小而密的点来产生色点的空间混合。

  色彩的空间混合原理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我通过点彩游戏、名画欣赏、作品临摹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理解和感悟。这节课我的重点落在色点的混合上,我自己尝试在白纸上点,在彩色纸上点,用小小密密的点来点,退远来看,走近来看,经过一系列的摸索我发现色点混合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我鼓励孩子们动起来,让他们用眼睛来调色。第一次作业把修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中一部分截取出来,找到了偏深一点点的紫色、不同的橙色、不同的绿色,这些间色给学生的感觉和平时完全不一样,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探索用的时候,他们很高兴也很放松。一开始让他们用手指来点,学生们显得有点紧张,点了一会之后,他们就放开了,用手接触画纸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体验,他们很快觉得不是在画画,而是在玩,他们玩得很认真,也很尽兴,创作情绪也明显提高。虽然他们觉得自己的作品有点“乱糟糟的”,但是远看效果挺好的。紧接着我用学生创作的作品剪贴了一幅水果图,用点彩与形的关系导入到修拉的作品中,一下子拉近了大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第二次作业是用点彩的方法改画米罗的作品,与第一次作业的不同是用笔来画的,笔和手指画的感觉是不同的。有了第一次作业的经验,孩子们投入创作,情绪非常放松,和一开始的拘谨完全不同,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