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随笔  > 文章
教育随笔
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入班、入情、入心?

发布时间:2023/10/24 0:23:22 作者:邵宁汐 浏览量:249次

目前大部分的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是做给别人看的,耗时、费力、效果差,还不如教师讲学生听或者学生自学。还有部分教师不敢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怕“收不回来”,认为学生还没到那个年龄,自觉性差,何必花那份精力,遭那份罪。至于公开课、课堂教学竞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多是出于无奈。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并非那么讨厌,偶尔用用也无妨。比如学习到一定程度,停下来给学生一定时间针对某一问题组织起来聊聊,最起码可以放松师生心情,调整调整课堂节奏,调节课堂气氛,何乐而不为呢。但是,他们还是坚持认为最重要的是学生自主的独立学习,合作多了会成为依赖,反而会失去学习独立性和钻研精神。

大家要知道,新课标语文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与前版课标课程内容相比,更具综合性、实践性、情境性和开放性,合作学习显然会更频繁、更重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最重要形式,是新教学理念的标志。为此,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应该正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地位,发挥其作用。

学习任务群背景下语文教学要摆脱原有的“书中学”封闭式学习状态,落实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形成教学新常态。那么我们可以如何训练指导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最大化地发挥其在新常态教学中的作用呢?

一、意识培养。小组合作要从小培养。教师要设法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如,要求与同桌交朋友,有好事共同分享,有困难相互帮忙,有资源共同享用。然后逐步把这种做法扩大到全班,形成团结协作的好班风。

二、固定小组人员。当时机基本成熟,在征求学生意愿的基础上,依据最优化原则,从实际出发确定小组人数及成员,在一段时间内稳定下来,并且把稳定的合作小组传达给其他学科教师,尽量保证学科间一致。固定是相对的,随着学习的深入、年级的改变和教学需要做适度的调整。

三、职责分工。人员稳定了,接下去就是职责分工。如,确定某某为小组长,某某做记录,某某代表联络与发言,某某代表小组提问等。明确岗位职责,带着问题进行岗位训练。如,《搭船的鸟》一课学习中,抛出议题:找一找,作者对文章中哪些事物做了细致的观察?说一说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翠鸟捕鱼时的动作?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指导下明确各自在合作学习中该做什么、怎么做。刚开始实行小组合作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一次次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要在孩子们小组讨论时起到监督引领的作用,也可以参与其中,不可以完全放任学生,等学生逐渐熟悉小组讨论的模式后,组织就稳定了,分工也明确了,教师可以渐渐退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就能发挥了。

四、角色担当。学会了小组合作学习基础操作规程与方法,就要运用小组合作来学习。尤其到了第二学段,要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与作用的发挥,提出更多具有思维含量的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或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为了确保角色分工的公平性,人人都能充当各种角色,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小组内角色分工的轮换。

另外,在课堂上,经常看到老师提出一个问题,马上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小组合作学习要讲时机,要有充分的酝酿。否则,小组合作学习会缺乏动机,缺乏思维积极性,一时难以集中投入而浪费时间。

在小组评价方面,两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团队评比以鼓励为主。对于小组全体成员都参加的活动,尽可能以鼓励加分的方式,让他们享受到分享合作带来的喜悦。
  二、绝对不搞“连坐”制度,这样会导致小组内部矛盾激化。比如“一人说话四人扣分”“一人座位下面有垃圾四个人都要被处罚”等,这样只会让个别同学在小组内受到排挤,不利于同学的团结和小组的和谐。班主任要做的是“协调平衡”,而不是“故意挑事”。
  每周我们班会进行一次“吉吉小组”的评比。小组成员的日常表现以星星的形式累加或扣减,每周统计一次,小组操行总分在全班前3名的小组每人可以获得一张乐水卡,一份小奖品,学期末还可以为孩子们颁发“东吉模范小组”的奖状,这是我们班孩子们最期待的荣誉。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