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发布时间:2023/12/12 8:51:19 作者:黄刘留 浏览量:170次
学习
对于人为什么要学习,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努力学习会改变大脑,为大脑建立新的连接,扩展你的能力。我们的智力并非天生确定,而在很大程度上由我们自己发展。学习就是建立未知与已知的连接的过程,本质就是知识链与记忆结。
要想学习好,首先要了解学习机制。学习分三步:编码、巩固和检索。编码就是我们常说的了解一个知识,用大脑把感官感知到东西转化为有意义的心理表征;巩固就是当解一个知识后要及时练习,把心理表征强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检索就是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努力把这个知识回忆起来或在实践中应用知识。
学习好不是靠天赋,而是有正确的方法。注意,是正确的方法,而不是轻松的方法。常见的记笔记、划线、重复阅读与集中练习等方法就不是正确的方法,因为这些方法并没有给大脑带来挑战,只是让你感觉对知识越来越熟悉,该书说这些方法有三大不足:一是浪费时间,二是无法产生持久的记忆,三是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误以为自己掌握了知识。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讲就是“你只是假装很努力!”
学习的好方法有哪些呢?我从本书中了解到的学习方法有:检索练习、间练习、穿插练习、多样化练习、细化、生成、反思。前面已提到了检索练习。穿插练习和多样化练习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遇到这种情况,一节课学习了某一新知或方法后,如果在练习中遇到了不同的问题,许多学生仍会选择这种方法,造成错误。如初学“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分数问题时:黄花有50朵,红花比黄花多1/10,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仍有学生在乘之后再减。因为前一节学的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认为乘后得到红花的朵数,比多比少一般要减。这是知识的负迁移。
教材编写也有一个无奈之处:一个内容后必须安排足量的针对性练习。如学习圆锥的体积,一节课都是练习这一单一内容。这容易养成学生不动脑筋、机械模仿的惰性。我们还经常遇到一种情况:学习某一知识时,学生普遍不理解,错误很多。但过一段时间,学生的错误会逐渐减少。如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一节课下来,感觉只有一小半人学会,作业错误率非常高。因为教学进度和时间的关系,常常是我们硬着头皮往下上,实际并没有变得更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说明大脑接受新知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大脑也会自主地(暗暗地)去理解新知识。穿插练习如同不停的折腾,就是为了刺激大脑,这样可以加强记忆。所以我们经常会有不思不得其解,一段时间后豁然开朗的感觉。
当然,我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努力与坚持。不努力,你就会逐渐变得平庸。不坚持努力,一切的成绩都会随时间而消逝。艾利克森说到: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平均要在专业上投入一万小时或十年的练习时间。借用书中P191的话“努力是为了学到新的知识或技能……如果你的目标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你就会选择难度不断加大的挑战,而且会把挫折理解为有用的信息,从而集中注意力,更具创造力,也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