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随笔  > 文章
教育随笔
好课开在春风里

发布时间:2024/3/28 14:03:30 作者:高琼 浏览量:295次

今天参加拉萨路小学“金陵好课堂”活动,在活动现场听到了这样一句话:好课开在春风里。这句话很适合今天,在教研的路上,春花烂漫。后来知道,这是成尚荣教授写过的文章里的一句话。文章整理如下。

 2022年岁末,寒潮时时来袭,花草树木不断凋零。可是当我们走进课堂,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热气腾腾,生气蓬勃,孩子们像花儿一样绽放。这样的情景让我们有种特别的温暖和感动﹣﹣课堂里有着永远的春天。
       年前,我听了好几堂课,有中学的,也有小学的;有语文,也有数学。我还专门访谈了十多位特级教师,请他们谈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看法。他们各抒已见,对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充满信心和期待。这使我愈发坚定了一个理念:课改必须改课。课改,指的是课程改革;改课,指的是课堂教学改革。课改一定要落实在课堂教学改革中, 最终要将先进的理念、改革的要求转化为真实丰富的教学实践,否则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愿景就难以有效达成。  

前段时间,我又听了顾明远先生的三次讲话。每次讲话,他都强调: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孩子。这是顾先生发自内心的呼唤,也是殷殷嘱托。每听一次,我的心里总是翻起一股热浪:对呀,上好每一堂课才是真功夫、硬功夫;上好每一堂课,才能深入实施课程改革,才能保证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真正落实。
        其实,把课上好是一个老问题。大师、大家们历来十分重视上课。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台湾的家里给学生上了最后一堂课,结束前,他合上书本凝视远方,像是对学生又似乎对自己说: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啊!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曾说过:如果明天上课,今天晚上绝对不会去应酬。我记忆中还有另一位哲学大家,上课前一定要换上整洁的衣服,把皮鞋擦亮……这些细节固然体现了上课的仪式感,但我想更深层的原因是,课堂是神圣的,教学担负着育人的使命。
        一天晚上,我读到诗人徐刚怀念艾青的一篇文章。他说,第一次见到艾青的名字, 是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当时上面有一首艾青的诗﹣-《春姑娘》。诗的大意说,春姑娘来了,在她挽着的柳筐里,装了很多东西, 有红的花、绿的草……课上,老师带着学生朗读,然后讲解。徐刚举手说:春姑娘的柳筐里少了一种花﹣﹣崇明的油菜花。老师您能不能给艾青提个建议?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则走到他的座位旁,轻轻摸了一下他的头,对徐刚又是对全班同学说:没有思考,没有想象力,就不会有这种想法,这是了不起的!但是我找不到艾青。徐刚,你还小,以后或许有机会遇见艾青,当面告诉他。教室里一片肃静……读到这儿,我好不感动,一股激情涌上心头。后来,徐刚真的遇到了艾青;再后来,徐刚也成为诗人。这堂课和学生的后来有着多么重要的关联啊!课堂既是为了学生的当下,也要为了学生的后来
        上好每一堂课又是新问题。对于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还不能过于乐观,还要冷静客观地审视。尽管课程改革极大地推动了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涌现出一大批好课、一大批好教师。但从整体上看,课堂教学还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还没有真正落实;探究性学习,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还没有形成气候;学科育人、教学育人、实践育人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总之,从学习方式走向育人方式变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什么是好课有许多标准,我想最根本的标准是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再往深层次看,好课之好,在于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打好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已经发出强烈号召,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一时代使命也应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课堂应当成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郭华教授说,"在课堂里看见未来"。未来需要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从课堂里走向未来。这是好课的样子,也是好课的最高标准,徐刚记忆中的那堂课不正验证了这一理念和愿景吗?
        好课开在春风里。春风里的好课,像是一粒粒种子,撒遍田野;又像一颗颗火种,点燃大地。近几年,北京明远教育书院推出教师公益研修项目"好课燎原",旨在通过教改实践引领教师上好课。是啊,当好课燎原时,才是课改成功的标志;当好课燎原时,才会有高质量的学习和高质量的教育;当好课燎原时,拔尖创新人才的幼苗才会春风吹又生。2023,让好课燎原!

好课很难得,希望好课常开在我们东吉湖的校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