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随笔  > 文章
教育随笔
《不好笑的玩笑》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4/4/23 12:35:00 作者:王蓉 浏览量:426次

4月1日愚人节,也因着心理委员反馈有学生乱开玩笑导致别的同学伤了心,我在五年级安排了这节心理团辅课,借着愚人节的话题来和学生探讨“开玩笑”的目的、区别、影响和方法。

借一张白纸的小实验,对白纸“开玩笑”然后蹂躏它,然后再和白纸道歉并抚平它,有的学生和我说——老师,根本抚平不了痕迹。有的学生没舍得揉几下,看起来比其他遭受蹂躏的状态要好很多,于是在呈现抚平后的白纸时,大家面面相觑,太有不同了。很简单也很直观地就知道了即使再怎么道歉也还是抚平不了伤痕,这就是“不好笑的玩笑”。

同时在植物小实验分享时,我增加了我曾经的经历来增强孩子们对于言语力量的认识,人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当有了变化有了意识,一切都还来得及,只是和期待的结果不那么相近。两个班级的统计数据都呈现出“几乎都被开过不合时宜的不好笑的玩笑”,同时提出来自己的应对方法,最后孩子们抛给我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玩笑才能开、感觉开个玩笑也很费劲……

我原本也很纠结于怎么开一个玩笑,也特地找了几个学生来了解什么样的玩笑能接受,不过没有一种通用的玩笑公式,只有不想要开的玩笑。这样看来,我们开玩笑还是得回归于它的目的,真心想让他人开心的玩笑,从态度上就很能让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