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研发  > 文章
课程研发
珠心算:在指尖舞动的数学思维

发布时间:2025/3/6 14:27:40 作者:李超 浏览量:37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珠心算作为一门独特的计算技艺,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更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供了独特的途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在珠心算校本课程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这门古老技艺对儿童数学思维发展的独特价值。


  珠心算教学的核心在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体验。当学生的手指在算盘上拨动算珠时,数字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变成了可以触摸、可以感知的实体。这种具象化的学习方式,特别适合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经常观察到,当学生通过算珠理解进位、退位的概念时,他们的眼神中会闪现出恍然大悟的光芒。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案。从认识算盘结构开始,到基本指法训练,再到加减乘除的运算,每一步都注重学生的体验与理解。特别是在进行"空拨"训练时,学生需要在脑海中构建算盘的映像,这种训练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注意力集中度。一个学期的课程结束后,学生们不仅计算速度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数字的敏感度和数学兴趣都得到了明显增强。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案。从认识算盘结构开始,到基本指法训练,再到加减乘除的运算,每一步都注重学生的体验与理解。特别是在进行"空拨"训练时,学生需要在脑海中构建算盘的映像,这种训练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注意力集中度。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将珠心算教学简单等同于计算技能训练。应该充分挖掘珠心算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独特价值,将技艺训练与思维培养有机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分层教学,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珠心算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数学课堂,可以尝试与语文、美术等学科融合。例如,通过讲述珠算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通过设计创意算盘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珠心算学习需要持续的练习,仅靠课堂时间远远不够。我们要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指导家长在家中为孩子创造练习条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珠心算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珠心算技能和教学能力,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珠心算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持续的练习,学生们逐渐形成了快速、准确的心算能力,这种能力迁移到日常数学学习中,使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和灵活性。更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原本对数学有畏难情绪的学生,通过珠心算找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他们的数学成绩也随之提高。


  珠心算校本课程的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公式和定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珠心算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通向数学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指尖的舞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数学思维,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