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足球脚内侧传球与体能训练》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5/3/18 7:45:32 作者:林志鹏 浏览量:32次
体育--《足球脚内侧传球与体能训练》教学反思
课程主题:足球脚内侧传球与体能训练
授课班级:五年级(2)班
授课时间:2024年3月17日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本节课以“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技术”为核心,结合折返跑、跳跃等体能训练,目标是通过分阶段练习提升学生传球准确性、下肢力量及耐力。
成功点:85%的学生能规范完成脚内侧传球的“支撑脚定位—摆动腿发力—触球部位控制”动作流程,小组静态传球练习达标率较高。
不足点:动态传球(如跑动中接球转身)失误率超40%,部分学生因体能下降导致动作变形,传球力度和方向控制较弱。
二、教学亮点与创新尝试
1. 情境化任务设计
模拟“足球比赛攻防”场景,要求学生传球后迅速跑位接应,既巩固技术又增强实战意识。学生反馈:“像真的在踢比赛一样,练起来更带劲儿!”
2. 融合信息技术辅助
使用平板慢动作回放典型错误动作(如触球点偏移),结合动画图解强调“脚踝绷紧”细节,直观解决学生理解盲区。
3.“体能加油站”环节
在训练间隙插入趣味体能游戏(如“躲避地雷”跳跃练习),用音乐节奏控制强度,缓解疲劳感的同时保持课堂连贯性。
三、课堂问题与针对性改进
1. 技术迁移能力不足
问题:学生单独练习时动作标准,但加入防守干扰后失误频发,抗压能力较弱。
改进:后续增加“1v1防守传球”渐进式训练,从消极防守过渡到积极拼抢,逐步提升实战适应力。
2. 个体负荷分配不均**
问题:体能训练中,男生完成度高但女生达标率仅60%,部分学生出现懈怠情绪。
改进:按性别和体能测试数据分组,定制差异化任务(如女生折返跑距离缩短20%,增加30秒休息间隔)。
3. 课堂纪律波动
问题:自由练习时段,少数学生因争抢足球发生争执,影响教学进度。
改进:提前明确规则(如轮换用球制度、冲突解决流程),增设“纪律评分员”角色,将秩序管理权下放至学生。
四、教学启示与未来计划
1. 技术训练需“从简到繁,从静到动”
学生掌握单一技能较快,但综合应用能力需长期渗透,未来可设计更多复合型任务(如传球+射门组合练习)。
2. 体能是技能发挥的基石
针对中学生体能差异,计划与校医合作制定“体能档案”,实施分层训练计划,避免“一刀切”导致挫败感。
3. 情感教育融入体育课堂
通过团队竞赛、互助练习等环节,强调“尊重对手”“坚持到底”的体育精神,减少冲突,增强凝聚力。
具体行动:
每月举办“班级足球友谊赛”,以赛促练,激发长期兴趣;
在热身环节加入“动态拉伸操”专项练习,降低肌肉拉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