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基座支撑精准课堂,“金陵微校”引领教研实践——江宁高淳开展小学语文数字化教学研究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20 10:28:59 作者:姜萍 浏览量:41次
金风送爽教研时,智启语文新征程。10月15日下午,由江宁区电化教育中心、高淳区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的“金陵微校数字基座下人工智能在小学语文课堂精准教学应用”专题研训活动在南京市东吉湖小学顺利举行。来自两区电教部门、教研员、南京市东吉湖小学校长王小兵以及全区各校的语文教师全程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主要分为课例展示、专家点评两个部分,报告厅和录播教室两个会场同时进行。
在报告厅,第一节课由南京市东吉湖小学杨雪梅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以“沉浸式体验+深度思维引导”为核心,充分利用平台智能资源库,将盘古开天辟地的宏大场景转化为动态可视化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神话的神奇魅力;第二节课由高淳区新城小学刘莹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探究环节中,学生通过平板终端完成互动任务:在数字化课本上标注钟子期听懂琴声的关键语句,系统实时同步学情数据,全体学生伴随乐曲齐读课文,在声情并茂中完成学习闭环;第三节课由南京市竹山小学徐苗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借助AI技术解析“说大话”的含义,将抽象词语转化为学生易懂的“吹牛”,有效降低了词语理解的难度。引导学生在语气对比中感知认知差异,为后续理解“眼界局限”的寓意搭建了认知阶梯,真正实现“读中悟情、读中明理”。
在录播教室,第一节课由南京市东吉湖小学曹正红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针对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四种奇石,引导学生分析 “奇” 之所在,结合 “翻滚的云海” 小视频辅助理解,同时开展识字与想象朗读训练,还延伸学习最后一段并强调 “想象”;第二节课由高淳区滨湖小学王露薇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日月潭》。将AI数字人、互动地图、实时批注等技术无缝融入语文教学,使写景课文的教学既生动形象又高效精准;第三节课由高淳区漆桥中心小学袁力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借助AI动画,结合直观素材帮学生“知人论世”。通过互动交流形式模拟“与纳兰性德对话”,意外的思路启发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进一层。
高淳区新城小学李明媚副校长对课例展示进行点评,她提出,“金陵微校”平台正成为连接“教”与“学”的关键纽带——它为教师提供了洞察学情的“智慧之眼”,让教学决策更加科学精准;也为学生打开了自主探究的“数字之窗”,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希望老师们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在技术赋能与语文本真的平衡中,打造更多既有信息化又有语文味的优质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收获素养的成长与精神的滋养。随后,江宁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周爱华老师对今天的活动进行了点评总结。她指出,六节课例的展示充分彰显了“金陵微校”平台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融合的显著成效,展现了教师借助平台精准锚定教学重点、巧妙破解教学难点,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跨越式提升。六位老师们能够基于不同年段、不同文体的特点,精准选择并运用金陵微校平台的各类功能,实现了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从神话到寓言,从写景文到古诗词,每节课都有其独特的技术应用亮点,且都紧扣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是灵魂所在。教师需明确,技术应用要服务于语文教学目标,要立足学情,教师要灵活转换教学语言,以情感共鸣驱动学生学习,在诵读中带领学生品鉴文字精妙、体悟文化内涵,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温度与语言魅力。“课堂的打磨永无止境,每一次教学实践都是教研成长的阶梯。”同时,江宁电教中心副主任周行满老师提出在此次联片研训活动的课堂上,看到了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领域的扎实探索与创新实践。教师们对金陵微校平台的应用已从“尝试使用”迈向“深度融合”,“资源推送—学情反馈—精准指导”的教学闭环在多节课中得到有效体现。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智启课堂,语润童心。 本次“金陵微校数字基座下人工智能在小学语文课堂精准教学应用”研训活动,是一场聚焦技术赋能与语文本真的智慧盛宴,为江宁、高淳两区语文教师带来教学思维的深度革新。相信全体教师能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在“技术赋能”与“语文本真”的平衡中勇毅前行,深耕“金陵微校”平台应用,让每一节语文课既有科技的精准高效,又有语文的温度与深度,在数字化教学的浪潮中,打造出更多滋养学生心灵、提升核心素养的优质课堂,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